北京日报:“工资拿到手了,心里热乎乎的”
“要回了拖欠工资我们心里就踏实了,谢谢法院尽心尽力地帮我们!”日前,密云法院诉讼服务大厅里暖意融融,农民工老何攥着到手的工资,心里也暖暖的。
此次发放拖欠工资,共涉及11人共21万元,50岁的老何是当事人之一。早在2004年,老何等11名密云农民应聘到密云一家服务公司,通过一家保安公司,安排到密云一家通信营业厅当保安,月均工资2000元左右。去年9月初,通信营业厅业务改革,不再需要保安岗位。随后,保安公司向老何等人发出调岗通知,将11名员工调到大兴区上班,工资不变,但不提供食宿。老何等人大多住在密云区古北口镇,因大兴区的工作地点太远且不提供食宿,大家没有同意调岗要求。
2017年9月18日,服务公司以“没有按时到新岗位报到”为由向老何等人发出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,解除了双方的劳动关系。2017年10月20日, 老何等11人将保安公司、通信营业厅和服务公司诉至密云法院,要求三被告给付其加班工资、未休年休假工资、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赔偿金。
收案后,密云法院高度重视。庭审前,审判团队先是对11名劳动者的诉讼请求进行核对分类,对劳动者的入职时间、工作情况等进行初步统计,认真细致的做了大量庭前准备工作,确保庭审的顺畅高效。
庭审结束后,审判组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,认真核算每一名劳动者的加班情况和年休假情况。在此基础上,经过多次入情入理的释法调解,原被告达成一致意见,由服务公司及保安公司给付相应款项,并当庭履行。老何等11人拿到了共计约21万元的拖欠工资。
“前后总共两个月,还是挺快的。工资拿到手了,心里也热乎乎的,过年也痛快呀!”数着自己被拖欠的那两万多元钱,老何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。其他10个人,有的把钱揣进兜里,有的则坐在墙角,把钱又细细数了一遍,每个人脸上都开始有了笑容。
“快过年了,农民工兄弟们辛辛苦苦不容易,我们力争快审快结,尽最大努力保障大家的合法权益。”密云法院民四庭庭长王世营说,针对劳动争议案件,法院会尽可能地采用调解方式结案,避免将压力转到执行环节,不但可以缩短案件审理周期,也能敦促用人单位快速履行协议,让劳动者尽快拿到辛苦钱。
《北京日报》(文/王天淇)(2018年1月14日头版)
责任编辑:郝凯